什么红茶性价比高?
一、什么红茶性价比高?
正山小种
我是中国十大红茶品牌的第一名,它出产于中国福建省的桐木关,这种茶叶,在制作时会采用松针或者松柴熏制,治好以后的茶叶,具有独特的松烟香,据说正山小种不但是中国更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红茶,被人们视为“红茶之祖”。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也是中国十大红茶品牌的重要成员,这种茶叶出产于安徽省的祁门县,据说他早在清朝年间就已经出现,只是那时是专供皇家御用的贡茶,到现在,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是传统工夫,红茶中的精品,具有香高,味醇,色艳等多种特点。
九曲红梅
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其香气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
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中医认为,茶也分寒热,例如绿茶属苦寒,适合夏天喝(要看个人体质),用于消暑;红茶、普洱茶偏温,较适合冬天饮用。至于乌龙茶、铁观音等较为中性。
红茶能辅助血糖调节,但仍无确切的定论。在冬天胃容易不舒服,冰瓜果吃太多感到不适的人,可以红茶酌加黑糖、生姜片,趁温热慢慢饮用,有养胃功效,身体会比较舒服,但不建议喝冰红茶。
二、红茶哪个品牌性价比高?
红茶鼻祖,小种红茶的一种,产于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特有的菜茶群体品种。
条索肥壮,色泽乌润 汤色红亮,滋味醇厚
有强烈的桂圆汤味,烟种还有浓郁的松烟香。
三、口粮红茶哪个性价比高?
口粮红茶产品众多,其中性价比高的是口粮红茶的原味红茶。这款红茶选用优质茶叶,口感醇厚香甜,回甘丰富,香气浓郁,喝起来十分舒适。此外,口粮红茶的包装简约大方,价格也相对亲民,相比其他口粮红茶产品性价比更高。无论是自己品饮还是送礼佳品都很合适,因此口粮原味红茶是口粮红茶中性价比高的产品之一。
四、哪个品牌的红茶性价比比较高?
https://h5.m.taobao.com/awp/core/detail.htm?ft=t&id=675421109135
五、立顿红茶的热量高吗?
具体热量不知道。
。。但是所有的茶类(非加工调味类)饮料的热量都是很低六、麦香红茶高香红茶哪个好?
个人口味吧,你喜欢喝香的那就喝麦香红茶味道特好。喜欢喝清饮就喝高香红茶香味极细致。两种红茶都好不分上下。
七、英德红茶和滇红哪个性价比高?
答:滇红茶及普洱茶是云南名茶,滇红茶属红茶,是老树茶口感好色泽橙亮,性价比比英德红茶更高!
八、正山堂红茶哪款性价比高?
正山堂最好喝的就是它们家的特制金骏眉,正山堂是金骏眉的创始品牌,
干茶:条索紧结,黑黄相间油润,有金毫。
香气:花果蜜糖香,尾水出木质香。香气馥郁饱满。
汤色:明亮的金黄色,美滴很。
滋味:水中含香,滋味甜醇回甘。
叶底:叶底呈古铜色,芽头挺秀鲜活
价格:980元/50g
此外还推荐正山堂的妃子笑,采自原生态高海拔小种茶树的一芽两叶(高香品种)。带有浓郁的荔枝干香,香气张扬,个性鲜明,滋味比金骏眉更加的浓郁一些,回甘明显。
九、冰红茶和可乐哪个性价比高?
每个人口味不一样,不好统一。
有人觉得可乐好喝,冰红茶不冰的时候,喝去没啥感觉。可乐冰了更好喝,不冰也还行。
有人觉得冰红茶不错,热量不算高,而且口感也好!同时认为可口可乐的热量高,喝多了对自己的身体不好,还很可能导致肥胖。
所以众口难调,个人喜欢就好。
十、有没有性价比高点的红茶推荐?
感谢 @知乎生活 策划这次众测活动。在征集选品的过程中,评论区收到上百条建议,综合考虑人气、价格、垂类、品质、工艺,并参考在电商平台的热度以后,云南滇红茶人气王「凤牌经典58」最终突围而出,成为本次众测活动红茶品类的选品。同时入围的还有:
我找到了人气最高的十款红茶https://www.zhihu.com/video/1430582028118581248评测标准和原则
关于选品,我想解释一下红茶品类在这次众测活动里的特殊性。
和其他众测产品不同,买茶是不排他的。
假如你要买手机,那么经过一番对比后,要么买了iPhone13,要么买了小米11 Ultra,不太可能同时入手两款。
买手机是一个二选一、或者十选一的过程,是排他性的,但红茶不是。
你看了众测活动,或者电商平台的评价,最后买了凤牌经典58,但这并不影响你又下单了祥源茶家的特级香螺。如果你还想尝一下正山小种,也可以再入手30克金骏眉。
就好比去餐厅吃饭,你不是只能点一道菜。你可以什么都尝尝。
这个「非排他性」就决定了红茶评测的立意、标准和原则特殊性。入选的十款产品都是对应垂类里的佼佼者,它们相互之间没有高低上下之分,只有「适口为珍」。
我不是要告诉你小种红茶值不值得买,也不是要跟你分享哪款茶性价比最高、哪款名过于实,更不是要讲谁比谁好,而是尽量帮读者搞清楚每一款茶的典型特点是什么,它和其他产品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本次入围的10款产品均来自于评论区各位知友推荐。它们横跨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西式红碎茶三大品类,又细分出了武夷小种、祁门工夫、滇红工夫、英德红茶、汉中红茶、贵州红茶、大吉岭红茶七大垂类,基本囊括了红茶的所有基本面。
为了保证品质的一致性,本次选品均为各大垂类Top3品牌,茶叶品质均为特级或一级。可以这样说,这次选品代表了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红茶(批量生产)的最高品质。
(感谢平台赠送给我的读者专属红包,亲测无门槛可用,听说有人拆出了上千块)
茶叶审评的行业标准
确定评测规则着实耗费了很多心血。
行业内其实有系统的茶叶审评标准,也有像消费电子和数码产品的定量分析方法。
国内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搞茶叶的仪器化验,对外形容重、茶汤电导、颜色、黏度、水浸出物、粗纤维、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等进行定量评测。
但是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物理检验和化学分析仍然只能确认一种或数种成分与茶叶品质间存在相关性,无法由此定性茶叶的等级。
这是由目前生化技术的局限性决定的。
现在国内外普遍采用「感官审评」法来。我国对此有行业标准NY/T787《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SB/T10157《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和国家标准的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选购评测和专业审评的差异
但是,选购角度上的评测,和行业内以定级给价为目的的茶叶审评不同。
这是选购评测的第一性原理,很多声称「懂茶」的茶叶评测号都忽视了这一点。
前者是消费者角度,后者是生产商角度,二者虽有一部分重合,但仍然是两码事。
消费者其实不太关心一款茶属于什么品类,使用了什么工艺,也不太可能掌握特级和一级产品的区别;
从生产商角度,正宗金骏眉红茶卖15元/克不算太贵,但是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一泡茶近50块已经属于难以承受之重,可以划归奢侈品行列。
如果没有权衡这些因素,不考虑消费者、资深茶客和生产商的立场差别,那么就会搞出兴致勃勃给学生消费者推荐金骏眉的荒唐事。
另外,在审评技术细节上,也有显著不同。
消费者角度的评测应该贴近我们日常的喝茶习惯,而专业审评角度致力于尽量完整地展现一款茶的全方位特质。
比如说,在专业审评时红茶的冲泡时间是5分钟,也就是说注水、加盖浸泡5分钟后出汤。这个时间可以最大化释放一款茶的香气和味道,优点和短处都无所隐藏。另外叶底也得以充分舒展。
但是,日常喝茶如果泡5分钟,那么除了甘甜香醇以外,苦涩味道也会完全浸出。就好比吃鱼不去腥、吃羊不去膻,这不符合饮茶的正常习惯。
再比方说,在专业评茶的品质因子评分系数中,茶汤「滋味」项只占30%,除此之外,还有外形、汤色、香气(嗅觉)和叶底等4项因子。[1]
但是在日常饮茶场景中,普通消费者对滋味的期待会达到七八成,大家普遍认为,一款茶好不好喝就是用入口后的味觉来衡量。「叶底好不好看,有什么关系?」
普通人能区分开「香气」和「滋味」,意识到一个是嗅觉、一个是味觉,已经很难得了。
在专业评茶中,工夫红茶的香气系数占到25%,仅略低于滋味系数5个点。但在普通消费者的印象里,如果一款茶冲水后香气高扬而入口滋味寡淡,则会有大失所望之感。
对于普通人来讲,此时香气不但未加分,反而成了扣分项。
这些都是普通消费场景和专业审评场景的角度区别。
我从未见过任何茶叶评测账号详细区分以上两种场景,他们都是直接把行业审评那一套拿来做选购评测,未免有敷衍和业余之嫌。
本文将充分考虑普通消费者的关注点,从大众选购的角度和需求出发,让评测结果具有现实的可参考性。
在一开始,我曾考虑用「百分法」或「权分法」给每一款茶打分,因为这样做会显得我很专业,也会看起来很客观,但是最后,出于对评测产品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负责,我放弃了这种方法。
因为计分方法需要用实物标准样、成交样或产品标准文本作为依据,去和目标样逐项对照,然后给出评分。而今天的评测活动跨品类、跨品牌、跨工艺,虽然都属于红茶大类,但其实原料和工艺区别很大。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样来作为依据。
连标准都不一样,你怎么打分?
举个例子,工夫红茶的外形评价中,有「色泽」这一项,但小种红茶中没有;
再比如,在内质项目中,工夫红茶的香气权数是15%,滋味权数是20%,而小种红茶分别是20%和25%。[2]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有评测号在正山小种和祁门红茶之间做香气的横评,请一笑而过。
就好比100万的燃油车百公里加速可能跑不过30万的新能源车一样,无他,发动机技术压根不是同一个事物。
本文的标准和原则
铺垫了两千字,本次评测的标准原则如下:
- 评测的终极目的是为普通消费者选购红茶提供参考;
- 作为选购的重要参考角度,将价格因子纳入考量;
- 给出每一款茶区别于其他产品的典型特征,而不是泛泛的「香气高扬、茶汤红亮」等评语;
- 不再给出外形、汤色等细项的评分,将结合价格给出一个整体的评分,作为选购的指导分数。
产品评测正文
好了,如果你坚持读到这里,应该会发现我对本次评测十分重视,也相当严谨。既然你信任我,那么在下文的产品评语中,就不再这么啰嗦,也不再展示无意义的冲泡过程,和没什么普通消费者会关注的叶底和干茶外形。
滇红工夫:凤牌经典58
这款茶的香气极为霸道浓烈,干茶就很香,冲泡时更是香气奔流。口感上奔放浓烈,但层次不够丰富,没有城府,也不加修饰,未刻意收敛苦涩感。杯底香极为甘冽,超过本次评测的其他所有茶,说明内涵物质丰富。
从冲泡到品饮,答主全程一唱三叹,感慨滇红茶真是很有特点的一种茶。
我曾经用一段感性的话形容凤牌经典58,现在回看仍然觉得很贴切:
滇红其香,媚眼如丝,天生性感,从不知内敛为何物。如果用美女来比喻红茶,滇红就是辛芷蕾。喜欢的交口称赞,不喜的嗤其媚俗,但她媚态天成何错之有?滇红是牡丹、是玫瑰,生来争奇斗妍,不与梅兰为伍。滇红应是少年之茶,少年如初春之草木,要什么云淡风轻?也是老顽童之茶,谁说年迈就要青灯古佛?凡内心如正午骄阳者,均可饮此茶。
十款茶评测完以后,答主都快喝醉了,脑壳晕晕乎乎,但经典58的口感仍然历历在目,在众茶中独树一帜。
注意,虽然我对经典58不吝赞美之词,但并不是说这款茶没有短板。上面提到了,它在滋味上未加刻意修饰,如果出汤速度慢了些,那苦涩感的浸出还是比较明显。
其实这种苦涩感并非杂味,它就是茶叶内多酚类物质的本味,我本人不但不反感,甚至有点欣赏。
选购指导分数8分。本来要打9分的,但今年价格涨得有点离谱……推荐双十一搞活动时屯货。
多说一句,滇红茶的冲泡窍门是尽快出汤,前3泡不要超过15秒,否则苦涩感会不易控制。至于水温,沸水略冷却即可。作为大叶种红茶,就是要用高温冲激,激发出茶叶的香气来。如果你对涩感比较敏感,实在承受不来,那也可降低水温到85°和90°之间,并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金骏眉:正山堂特制金骏眉
茶客普遍以花果蜜薯香为金骏眉的代表特征,我并不这么看。
这款茶的典型特点是中正平和,从香气、到滋味、到汤色、到浸出速率都较为克制,每一个角度都未奇峰突出,但整体口感滋味十分出色。
冲泡时奇香满茶台,萦绕在身边久久不散,但也没到滇红高香满室那么夸张;
茶汤滋味饱满,但并不霸道;连汤色都偏清淡,呈金黄琥珀色,不像其他红茶喜欢渲染的「红浓透亮、金圈挂杯」;杯底香甘冽,但似乎也未超过大叶种的茶叶。
总之,金骏眉呈现出一种丰神俊朗、不怒自威的「王气」,是我理想中成熟中国男性的气质。(通感病又犯了)
如果让我用美人指代这款茶,我愿选王羲之。
性别不重要,就是王羲之。你去看「书圣」的《快雪时晴帖》或《兰亭集序》,也许会理解我此时的感官感受。
从品质来讲,正山堂金骏眉不负「红茶之王」的美誉,作为一名老茶客,我愿意给出10分满分的产品力分数。
然而考虑到近20元每克的价格……几乎是凤牌经典58的40倍!即便拿本次10款产品单价中位数的祥源茶特级香螺来比对,也有20倍……
一泡茶60块,这不是我等打工人喝得起的茶,和「性价比」没有任何联系。
本着「为普通消费者提供选购指导」的评测宗旨,结合价格因素以后,综合分数只能遗憾地给到7分。
祁门工夫:祥源茶特级香螺&天之红传统工夫1915
祁门工夫也是极具特点的中国红茶品类。它深受欧洲王室喜爱,历史上曾经是欧洲贵族们彰显身份的奇货。
祁门红茶的香气滋味与其他红茶均有不同,以至于产生了一个专有名词「祁门香」,形容其独特风味。我写过祁门香的通感比喻:
祁红其香,虽高而内秀。祁门香像种花家女子,不动声色而清香浮动。香高而不艳,虽浓而不淫。
结合不到1块钱每克的单价,祥源茶这款特级香螺表现优异。花果蜜香突出,具有祁门香的典型特征。
而且,1块钱/g,一泡3到4块钱的价格,其实蛮适合做口粮茶。这个定价在今天10款茶中也处于中位数,看得出来品牌商在定价策略上下过功夫。
天之红这款传统工夫采用了切断工艺,出汤迅速,稍不留神就会泡浓了,这也是现在创新工艺的祁红销量高于传统工艺的原因。
从产品力上讲,祥源茶和天之红这两款产品都表现优秀,可以给到8分的成绩。但结合价格,天之红这款茶是前者的2.3倍,排在今天十款茶最贵榜单第3名。
因此落实到最后的选购指导分数上,祥源茶可以保持8分不变,天之红只能打6分。
遵义红茶:贵天下铭记1935
包装很有特点,像一条香烟。干茶外形也很棒,香气也可圈可点,但茶汤青气较为明显,且茶底浮沫较多,净度上可能有问题。
我个人对这款茶的口感持保留意见,结合1.65元/克的单价,我只能给出4分的成绩。
贵州茶青的品质是不错的,遵义红茶不属于历史名茶,在工艺上参考坦洋工夫、武夷红茶等传统名茶制作而成,近年以来才异军突起。我猜想在工艺上还需要沉淀。
当然,作为一款地方茶,又承担了提振革命老区经济的重任,我们可以给予遵义红茶更多包容。
正山小种:骏德正山小种松烟香
骏德红茶品质和正山堂处于同一梯队,这次评测的是他家的松烟香小种红茶。
说实话有点难为我。这个松烟香味道太独特了,入口有金华火腿的风味。我喝传统小种红茶的经历并不算多,处于可以接受、但无法爱上的程度。恋人未满,朋友之……四海之内皆是朋友,只要是好茶,我们都算兄弟。
这款茶产品力我打9分,但并不推荐普通消费者贸然尝试。
结合4.7元/g的价格,在选购指导分数上我给5分。
注意,这个分数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至于松烟香小种爱好者,不要喷我,你就按9分算,直接买!
正山小种:上清老街小种野茶藏香
作为一款小种红茶,评价这款茶需要一个参照物。按照我的经验,可以结合正山堂金丝蕊对照来看。
从产品力上讲,这款茶的小种韵味还是较为明显的,除略有青气外,品质不下于金丝蕊。在花香方面甚至犹有过之。
但如果让我打分的话,我还觉得蛮为难。
近年来正山小种热度太高了,产区又小、产量有限,整个品类的价格其实已经脱离了群众基础。
我只能说,上清老街这款茶在这个价位的小种红茶里表现不错,但与其他垂类横向对比并无优势。
我看知乎上很多带货答主把这款茶捧得很高,私以为未必是好事。按照我对互联网的嗅觉来看,捧得过热迟早会引来黑稿。这对于一个小众品牌来说,可能是不堪承受的毁灭性打击。
在选购指导分数上,我给6分。
汉中红茶:汉山红特级
汉中茶一向被低估。汉中的茶青品质向来不俗,午子仙毫成名于历史长河中。
其红茶属于近代以来新创工艺,得益于优秀的茶青基础,表现也算可圈可点。
至于这款汉山红,最典型的特点是薯香明显,远远超过金骏眉的薯香特征。
这就很有意思了。
很多引种茶种和新创工艺都存在这个特点。比如崂山绿茶,引种自龙井43树种,其豆瓣香甚至超过以豆香为特征的西湖龙井茶。我有时候开玩笑说,西湖龙井现在宣传甘栗香,是不是有意避开崂山绿茶的豆香。
汉中红茶的薯香突出,当然并不代表它的产品力超过金骏眉。客观地说,薯香虽略显廉价,但大致还属于令人愉快的味道。但这款汉山红烘炒味明显,茶汤略有杂味,说明工艺还不够精湛。
这款汉山红可以给到6分,作为一款克价仅0.53元的产品,作为口粮茶还是很经济的。
西式红茶:川宁大吉岭红茶
大吉岭红茶位列世界三大高香红茶,我只能说这个排名肯定是外国人搞出来的。
因为别说综合产品力在中国红茶面前平平无奇,就算香气也远不如滇红。
这款茶清饮时给我的感觉就是平平无奇,也许加奶和糖调饮以后,会有不同。
想起来以前公司有位女高管很有小资范儿,很喜欢川宁的地域系列红茶。讲真,至少在红茶品类里,大吉岭红茶在中国茶面前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土里土气,没有什么优雅可言。
如果说王者之气看金骏眉,贵族之气看正山小种,国色天香看祁门工夫,性感不羁看滇红,小家碧玉看汉中红茶。那么大吉岭红茶加奶加糖以后还是蛮多人喜欢的,算现代化妆技术下的美人吧。
至于分数,我拒绝打分。
英德红茶:英红9号
这款茶给我的感觉很纯朴,汤色、味道、香气都中规中矩,没有什么明显的短板,也没有眼前一亮的特点,没有惊喜、也没有惊吓。
对水温控制要求较高,出汤时间也极快,耐泡度不算强,三泡以后就进入尾水阶段,尾水好像略酸,这点以前我倒没注意到。
英九正好站在了金骏眉的对角线上。金骏眉是不挑水温,沸水也可,十泡后滋味衰退不大,香气和味道光华内敛。
价格倒是不低,克价已经到2块钱。
地方红茶在定价上呈现出两个极端,滇红和汉中红茶都保持在0.5元/g的低位,遵义红茶和英德红茶都超过了1.5元/g,奔2元/g去了。这可能是因为各地的经营者对地方性品牌价值的理解和运用不同。
结合价格因素,选购指数分我给5分。
评测总结
再次强调,最后得分是结合价格因素的选购指数分,代表评测者本人对「普通消费者」购买的指导分数,不代表产品力得分!不代表产品力得分!不代表产品力得分!也不适合茶龄较长、已经形成个人喜好的老茶客。
虽说本文在选品时并未考虑性价比,但毕竟题目是「推荐性价比高的红茶」,价格因素非常重要,所以这个分值自然要把克价的权重放到较高的位置上。最后得分排名Top3来集体露个面:
(金骏眉:把我和性价比三个字放一块合适么……
评测花絮
为了方便对比汤色,评测前下单了一套号称羊脂玉的白瓷盖碗套装。那枚盖碗肚深口短,我第一天用没有掌握出水的角度,全程沥沥啦啦洒了一茶盘。出一碗,擦一遍!本来拍了俩小时的视频,最后我放弃了。这是我第一次做视频,被这枚盖碗毁了。
最后,为什么人气最高的大红袍没有牌面?
- 因为大红袍是乌龙茶啊,它不是红茶啊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