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绿茶 > 正文内容

国画的由来以及历史?

富硒茶叶 2024-10-12 10:51 绿茶 0

一、国画的由来以及历史?

山河依旧,艺术难留。

国画传承,靠你靠我。

但是很多人仍然对国画的认识还是浅层次的知而不全、模棱两可的状态。

俗话说,知其然,不可不知其所以然,这不,了解国画,还必须得了解国画的历史,要搞清楚它是如何产生、如何发展,发展顶峰又是什么时候,后来是否又有新发展?

今天,我将从国画的产生、发展、顶峰这三个阶段为大家介绍,让大家对它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

起源

中国画的起源,上可溯至原始社会,那时以岩壁画和陶画为主,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社会大动乱时期,也是文化艺术大发展时期。随着域外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大碰撞带来的大融合,形成了以宗教题材为主的绘画,同时,山水画和花鸟画也逐渐萌芽。

《龙凤仕女图》

在东周墓葬中出土过最早的画作“祈祷的女人和夔龙”(亦称龙凤仕女图),存世最早最完整的作品是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发展

中国画的大发展,是隋唐时期,这个时候,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纷彩各异,宗教画也发展到顶峰,同时出现了世俗化发展倾向。我们所熟知的“山水画祖”展子虔和“画圣”吴道子都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顶峰

国画的发展顶峰,可以说是在宋元明时期。宋元时期是文学艺术在我国历史上的大爆发时期,经过了隋唐时期的积淀,再到五代十国的多民族融合发展,艺术被推至顶峰时期。这个时期,人物画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其中,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李公麟的《五马图》成为后世国画研究的瑰宝。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明、清的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领域空前繁荣,涌现出很多热爱生活、崇尚艺术的伟大画家,历代画家们创作出了名垂千古的传世名画。

明代画坛沿着元代已呈现的变化继续演变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绘成洪流,并形成诸多流派;山水、花鸟题材流行,人物画衰微;水墨技法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了笔墨表现能力;创作宗旨更强调抒写主观情趣,追求笔情墨韵。

唐寅 《溪山渔隐图》

明代绘画前期,有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宫廷“院体”绘画;由戴进、吴伟创立的“浙派”绘画。明代绘画中期,苏州崛起“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形成声势煊赫的“吴门画派”,弘扬文人画传统,唐寅、仇英兼取“院体”、文人画之长,形成新的面貌。明代绘画后期,山水画成为主流,文人写意花鸟画也迅猛发展,画坛尊吴门画派为首。

最后的话

在这个灯红酒绿、物欲横飞的时代里,我们难免不知所措

缺少了艺术的熏陶,有时候,我们变得些许空虚彷徨

但是不管未来有多久,有些东西终究该捡起来

西方艺术千姿百态,传统的瑰宝不能忘记。

如果您对国画学习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山水一城,ID:guofengliucun。跟着公众号一起来体验最专业的国画教学吧。

二、桃林绿茶的由来?

桃林乡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山深处云雾缭绕,气候湿润,非常适宜绿茶的生长,桃林茶的历史桃林乡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山深处云雾缭绕,气候湿润,非常适宜绿茶的生长。

1968年,诸城引进安徽茶树,在桃林乡试中,经过驯化和优选,使茶树在诸城安家繁衍下来,并保持特有的品质和风味儿,桃林绿茶无论是在产量还是质量上,都好于南方茶,在没有特大冻害的年份,经过20多年的选育,形成了茶色木,香气高,耐冲泡的地方特点,以浓郁的板栗香和持久的色泽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三、台湾历史问题由来?

为了庆祝台湾回归和我的生日(透露一下,本人生日5月12日),

本人特意制作了呆丸归来系列课程,以表兴奋。

本系列视频讲包括十二讲内容,系统梳理台湾从地质生成年代起至今的历史。

具体分为:

一、地质时代:台湾岛的诞生;二、先史时代:台湾新旧石器文化与族群

三、陆海时代:移民迁移与官方交流;四、荷西时代:西方殖民与侵略

五、明郑时代:台湾大开发;六、清统时代:羁縻,塑造与吸纳

七、割台时期:庶民的抗争;八、日据时代:资源汲取与“人格”重塑

九、光复时期:希望与失望;十、蒋氏时代:压抑与现代性

十一、曙光前期:致幻的蜜糖;十二、统一时代:伟大复兴。

此外,还有十二个人物外传,通过人物故事丰富历史内容,增加学习兴趣。

本系列课程将作为山东学子报考台湾省公务员教学使用,

借鉴的诸多视频、图文资料放在最后,同学们可自行下载学习。

好,课程开始前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网络文献考古工作:

在曙光前期,我们在网上遇到一位失智的少年,

这位毒草同学的想法很高端,他在PPT论坛上发帖问询:

如果把台湾西边的土地挖掉,填到东边,

然后依次往复,台湾岛是不是就可以搬走啦!

一开始网友以为这是伪造的,是蓄意羞辱,

然而,人与人果然是不一样的,我们或许忽略了一些高级物种存在的现实。

台湾省东森新闻找到了原贴,

他还给出了三种选择,一往日本走,二往纽西兰走,三往美国西海岸走。

这位大佬一本正经的询问,搬到哪里比较好?

有贴心的网友给出了三种方案:

一是插钢管,借助地球自转运动,问题是如果拔管子不及时可能会撕裂地球;

二是召集青年人手拿船桨,像划龙舟一样划走,问题是手回酸;

三是克隆某政治要人,让他到台岛北部海域击水,然后水波就把岛运走啦。

对此,我只想说,这位北方网友,你随便搞,无所谓,到时候我会出手。

这就要从台湾岛地质构造形成的历史讲起:

时间并不久远,上限2亿年。

中生代的三叠纪时期,最晚从1.4亿年至6500万年前,

欧亚大陆板块向东俯冲于菲律宾海板块之下,

隐没带海沟在地壳运动下堆积了增积岩体,

缓慢的造山运动构造了台湾岛的地质基底,古台湾岛小荷露出尖尖角;

不久后,到6500万年至4000万年前,古太平洋板块停止隐没,

地壳张裂,热沉陷现象出现,古台湾岛沉入海底,

被沉积物覆盖,来自大陆的沉积物厚达至8000米;

4000万年前左右,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台湾及附近小岛又受地块挤压褶皱上升,

古台湾岛或许又重新露出海面。台湾地质构造的基础奠定了。

到新生代晚第三纪中新世,2000万年至1000万年前,

欧亚大陆板块割裂出南中国海板块,继续向菲律宾海板块俯冲运动,

形成了吕宋岛弧系统,古台湾岛重新没入大海,只有中央山脉露出海面,

在其两侧,增积楔堆积继续,集起大量的沉积物;台湾岛主体山脉系统初步形成。

  • 时光很快来到新生代晚第三纪的上新世,

从300万年前到最晚100万年前,蓬莱造山运动又剧烈进行,

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板块发生碰撞,中央山脉再度挤压上升,

连带两侧也褶皱成山,雪山山脉与西部麓山带形成,

他的组成原料是从中国大陆过来的沉积物,从北部苏澳镇到南部恒春镇。

第四纪后更新世前期,100万年前左右,

吕宋岛弧前缘俯冲碰撞上中央山脉,直到50万年前终于形成海岸山脉,

大概就是现在花莲到台东150公里的范围,这是台湾岛地震、火山最为活跃的地质带,

最晚到20万年前琉球岛弧伸入台湾东北部,

东北部山脉下沉形成台北盆地,宜兰平原。

此后到大约1万年前,无论时光荏苒,

台湾岛仍是大陆的一部分,同大陆始终链接在一起,大多数情况下类似于一个半岛。

即使第四纪间冰期来临,海平面上身、局部陆地下沉,出现了台湾海峡黑水沟。

然澎湖列岛同南部福建陆地之间,仍有一条经过台湾礁的陆地链接着,比如东山路桥、舟山路桥。

尤其是最近一次冰盛期(约2万年前),

当时海平面比现在低120米,大陆到台湾之间几乎变成了平原,这为早期人类迁移台湾创造了条件。

随后,间冰期到来,每100年海平面上升1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约6300年前结束。

就此,回顾台湾岛地质结构变迁的历程,亿万年如一瞬,然台湾岛的地质结构始终与中国大陆架密不可分。

如果我们的目光能长远一点,

再过5万年,冰盛期再次到来,海平面下降,台湾海峡又会变成海岸草原。

假如能耐心等待一下,由于菲律宾海板块的持续挤压,

在历经短短200万年的造山运动后(所以说,朋友们该修仙的,还是得修仙那),

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台湾海峡将抬起消失,台湾岛又紧紧的靠在福建边上。

由此,之后再遇到具有分离倾向的毒草,您可以亲切的问一声:

老铁,我晓得你牛逼,但你能背着大陆架跑吗?

涛涛黄河、滚滚长江,自西向东,跨越千里,终汇于东海,

河海相通,山海相连,东海与华夏蔚然一体!台湾岛伏波东海之上。

四、绿茶的历史价值?

茶叶的历史就是绿茶的历史,数千年来,在祖先们不断地摸索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绿茶制作工艺。

五、北方绿茶茶的历史?

山东日照是北方绿茶的代表,日照绿茶是什么茶?它是生长于我国北方日照市的一道绿茶,是在1966年,年东港区的前身日照县“南茶北引”获得成功之后诞生的一道茶品。日照绿茶诞生之后引得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日照市政府立足科学决策,将日照绿茶生产确定为农业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从而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重点培养,让日照绿茶产业得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日照绿茶的规模如何?日照市多雾、潮湿、温差小,所以造就了日照绿茶成为绿茶翘楚的原因。如今日照绿茶区域内的茶园面积达到了十二万亩,茶园面积占到全省茶园面积半数以上,生产茶叶1500吨,占领了山东省绿茶的半壁江山,是山东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有着“北方第一茶”的美誉。其中东港区巨峰镇1000亩有机茶园已经通过欧盟国际有机食品发展研究中心认证,顺利的打开了国际化的市场。

六、湛江历史由来?

据出土文物考证,今湛江辖地远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夏、商之间),已有人类居住。

春秋战国时期,本地为百越南境。[10]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湛江辖地入中国版图,归属象郡。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闻、雷州、遂溪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越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

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直至清代;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海陆总面积共约2130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518平方千米。首府初设于麻斜市;民国元年(1911年)废麻斜市,行政首府迁西营市(今霞山)。

中华民国成立后,五县先后属广东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区、南区善后委员公署、南区绥靖公署。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起,南部三县先后属广东省第八区、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吴川先后属第七区、第十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廉江先后属第七区、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2月,日本侵略军武装占领广州湾,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21日,广州湾由中国收回,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11]

七、中关村历史由来?

中关村科技园,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也是京津石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园区。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被誉为“中国硅谷”。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它就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1999年8月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北京市政府派出机构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拥有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近41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所属院所为代表的国家(市)科研院所206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6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大学科技园26家,留学人员创业园34家。

八、凌源历史由来?

凌源

凌源市名始于民国三年(1914年)。据《凌源县志》载:“凌源县治在前清(乾隆)五年设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改名为建昌县。民国三年春,省令准部咨,以江西省建昌府,故改建昌县以免雷同。凌源县知事孙廷弼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士金搭,谨援沁源洮源之例,呈请转咨准改凌源县,此定名之理由也。”由此可见,凌源市市名,是为避免原名建昌县与江西省建昌府重名,遂依大凌河发源地而命名。

凌源位于辽宁西部,由地级朝阳市代管。因大凌河发源地而得名,位于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是连接京沈两大都市群、沟通内蒙古腹地与沿海港的重要交通接点城市。距沈阳435千米,距北京371千米,距秦皇岛150公里。

凌源属辽西丘陵山区的一部分,境内沟壑纵横,山峦重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总面积3278平方千米,人口65.1万(2016年)。下辖9个乡,13个镇,8个街道。2018年,凌源全年实现全口径地区生产总值15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5年增长0.2%。

凌源有万祥寺、牛河梁村、木兰山等景点。在其境内发现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在2007年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8年10月22日,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2019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九、达州历史由来?

达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达州上古属巴地,自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设县治所,历为州、郡、府、专署、地区所在地,隋、唐称通州,宋、元、明、清为达州,1999年撤销达川地区,成立地级达州市。清设达县。因此地联络金房,翼带汉沔,西出渠阆,东下夔巫,地居四达之路,故名。

十、东帝汶历史由来?

东帝汶历史是东帝汶这个国家领土上发生的历史。

  1225年,宋代赵汝适所著《诸蕃志》有关于“底门国”的记述,已有国王,无分东西。

  1349年,元代航海家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曾记述“古里地闷”地多檀香树。并记述泉州吴宅商人带领百余人到“古里地闷”贸易。

  1436年,曾随明代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费信所著《星槎胜览》中有关于“吉里地闷”的记述。

  1515年,葡萄牙殖民者以贸易为名,入侵帝汶。

  1613年,荷兰势力入侵帝汶

  1618年,荷兰在西帝汶建立基地,并排挤葡萄牙至东部地区。

  18世纪,英国殖民者曾短暂控制西帝汶。

  1816年,荷兰恢复对帝汶岛的殖民地位。

  1859年,葡萄牙、荷兰签订条约,重新瓜分帝汶岛。帝汶岛东部及欧库西归葡,西部并入荷属东印度。

  1942年1月,日本占领整个帝汶岛,在持续的反抗战事中,帝汶总人口之13%,即6万人死亡。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葡萄牙恢复对东帝汶的殖民统治。

  1951年,东帝汶名义上改成葡萄牙海外的一个省。

  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东帝汶岛及附属地是葡萄牙管理的领土。

  1974年4月,葡萄牙国内发生康乃馨革命之政变,葡萄牙驻东帝汶总督允许东帝汶人民成立政党并自行决定其前途。

  1975年8月16日,主张独立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主张同葡萄牙维持关系的民主联盟、主张同印尼合并的帝汶人民民主协会,三方爆发内战。11月28日,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单方面宣布东帝汶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12月,印尼怀疑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与葡萄牙共产党及印尼共产党有密切关系,恐内战蔓延至印尼本土,而出兵东帝汶。印尼在东帝汶扶植成立“东帝汶临时政府”及“东帝汶人民会议”。同月联合国大会透过决议,要求印尼撤军,呼吁各国尊重东帝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自决权利。            

相关文章

绿茶的种类有哪些?

绿茶的种类有哪些?

一、绿茶的种类有哪些? 1、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的名气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民国期间,已成为中国的名茶之首。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