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造是什么?
一、大良造是什么?
大良造是古代的官名,掌管军政事物,外有军权,内有政权。
二、大良造是什么官?
大良造是秦孝公时期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 秦惠文王设立相国一职掌握军政大权后,大良造主要用作爵名,沿用至汉朝。 秦国一些立有军功者或名臣都获封大良造,如商鞅、樛游、公孙衍、白起等。
三、大良造与丞相哪个大?
大良造,又称大上造。是秦孝公时期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秦惠文王之后成为爵名,位列二十等军功爵制第十六位。秦孝公时,大良造相当于丞相。
四、秦国大良造都有谁?
秦国大将蒙恬和蒙毅。因为秦始皇为了加强对北部夷族的统治和防范匈奴的入侵,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14年)开始修筑一条由陇右(今甘肃省西北部)到辽东(今沈阳市一带)的长城,称为“秦长城”,又名“万里长城”。大良造是其中一段重要工程的名称,由蒙恬和蒙毅负责修筑。这段长城位于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之间,长达800多公里。这次修建使得秦朝边境得以稳固,对北方的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大良造是什么意思?
大良造(dà liáng zào):战国初期为秦国的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
同时又为爵名。
亦称大上造。
自从秦惠王设立相国掌握军政大权后,主要用作爵名。
汉代沿用。
相当于现今的国防部长。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设置了秦国国内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之前的大庶长)——大良造,并任命商鞅为大良造,进行第二次变法,这是大良造首次被用作官职职位。
后来在秦惠文王设立相邦(汉朝建立后为避刘邦讳,相邦改名为相国,秦武王以后又设立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以后,大良造也变成了纯粹的军功爵位,位列第十六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66303230级。
所以历史上担任大良造这个官职的人并不多,只有商鞅一人。
六、卫鞅为什么叫大良造?
大良造取名自“主上造之士”,是商鞅变法期间所推行的二十级军功爵制中的第十六级;在大良造之上就只有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这四等了,而这四等,只授予秦国王族成员,而且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基本等同于荣誉头衔;所以大良造的实际权力反而是最大的,掌握军政大权。
纵观秦国历史上,获得大良造这个军功爵位的人,第一位获得大良造军功爵位的人,这人就是商鞅。商鞅除了有变法之功外,他在军事上也是颇有成绩的,他曾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并因功被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但商鞅变法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为平民进入上层打通了通道,使秦国欣欣向荣,日益强大。但却打破了延续几百年的贵族的世袭制,因此得罪了贵族势力。商鞅在秦孝公病重期间,独揽军政大权,使秦国内部权力斗争激化。因此,在秦孝公死后,公子虔等贵族势力便罗织罪名,诬其谋反。
秦惠文王也是早就想除掉商鞅了,于是下令追捕。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骗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发动邑兵攻打郑县。秦惠文王派兵征伐,结果商鞅失败战死。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王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
七、大良造相当于现在什么?
答:最高军事长官。
在当初没有设置丞相的时候,大良造是个官名儿,掌握军政大权。大体上相当于丞相吧。在设置了丞相之后,就作为一种赏赐或爵位。秦国按军功大小设置的二十个挡位。大良造属于第十六位。
八、武安君和大良造哪个大?
武安君大,武安君是仅次于国君的爵位,大良造是功勋爵位,不如武安君大。
大良造,又称大上造,中国古代官名、爵名。秦孝公时为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商鞅变法之后,商鞅为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以大良造列为十六级,亦称大上造。秦惠王十年仿效中原诸侯国制度设立相国一职掌握军政大权后,主要用作爵名,沿用至汉朝,位列二十等军功爵制第十六位。
九、十大良心茶叶品牌?
中国是非常讲究喝茶的,最有名的茶业有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金骏眉,绿毛猴,安吉白茶,普洱茶,黄山毛峰,龙豪,碧螺春,大红袍等等!
十、大良造和左庶长的区别?
左庶长是秦国沿用了几百年的官职,春秋时期是非王族大臣里面的最高长官,是官爵一体的职位,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建立军功封爵制度,左庶长为第十级,此后,左庶长就变成爵位而不是官职了。大良造是秦孝公时才设立的,是军功封爵的第十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