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传说故事?
一、有哪些传说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醒来睁开眼一看,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拿起一把神斧怒喊着向四周猛劈过去。 那轻而清的东西都向上飘去,形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盘古站在天地中间,不让天地重合在一起。天每日都在增高,地每日都在增厚,盘古也随着增高。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可是盘古也累倒了,再也没有起来。 盘古的头化做了高山,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眼睛变成太阳和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毛发肌肤都变成了花草,呼吸变成了风,喊声变成了雷,泪水变成了甘霖雨露滋润着大地。 盘古创造了天地,又把一切都献给了天地,让世界变得丰富多采,盘古成为了最伟大的神。
精卫填海
女娃,是炎帝的女儿。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女娃被大海吞没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大海夺去了自己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一直飞到东海,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后羿射日
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强烈的阳光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萎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妖怪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闷热的大森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
人类的灾难惊动了天帝,天帝命令箭神后羿下凡到人间,救助人类脱离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到人间后,后羿先是劝说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出来一个,这样既给大地温暖、给人类光明,又避免把大地烤得太热,但是太阳们并不听从后羿的劝说。被激怒的后羿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向骄横的太阳们射去,不久,十个太阳便被射下九个。天上只剩下了一个太阳,人类可以安居乐业了,因此他们非常感谢后羿的帮助。
嫦娥奔月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狩猎,巧遇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给了他一枚仙药。据服下此药,能成仙。后羿不舍妻子,只好暂时交给嫦娥保管。嫦娥将药藏进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仙药成仙。
一天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闯入嫦娥屋内,威逼嫦娥交出药。嫦娥担心蓬蒙夺取仙药,她当机立断,打开百宝匣,拿出药吞了下去。她身子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到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女娲补天
在很古老的时代里,那时还没有人。有一位叫女娲的女神,她用大地上的黄土捏了很多小人,这些小人慢慢变成了真的能说能动的人,这就是人的来历。那时,有一位叫共工的恶神,他生得人面蛇身,红头发,面目狰狞可怕,而且力大无比。一次,共工和一位叫颛顼(zhuān xū)的神争夺统治天下的权力。共工没有取胜,他十分恼怒,就一头撞在不周山上。结果把不周山(不周山是支撑天地间的柱子)撞倒了,天漏了个大洞,地裂了道大缝。结果,森林里起了大火,江河里水患成灾;那些豺狼虎豹,也跑出来伤害人类;老鹰在天空盘旋,看到小孩就抓。女娲看到这种情况心想,要不赶快想办法补住天上的洞,再填平地上的袭口,自己亲手做的这些黄土人就没命了。于是,她在中凰山里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制了一块五彩斑斓的石头,用它把天上的洞补好了。这块五彩石留在天上,于是就有了星星、月亮和彩虹。她又砍下大海中神龟的四只脚,立在四方当作柱子,把天地间分开。这四根柱子的方向,就是后来的东西南北。女娲又杀死了江河里兴风作浪的黑龙,止住了风雨。她还用许多芦苇烧起熊熊大火,大火赶走了猛兽,用芦苇的灰堵住了四处泛滥的洪水。这样一来,一切又恢复了正常,人们可以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了。
牛郎织女
有个叫牛郎的小伙子在老牛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织女偷偷下凡,做了牛郎的妻子。牛郎和织女结婚后,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王母娘娘要把织女带回天上,牛郎追织女,王母娘娘拔下金簪,一道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他们感动了喜鹊,喜鹊飞来,搭成鹊桥,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
神农尝百草
在远古时代,人类是靠采集打猎获取食物,以维持生命。为了叫人们不挨饿,有位叫神农的天神降临到人间,教人类怎样播种五谷,用自己的劳动保障有足够的生活资料。 神农是慈爱的天神,他长的是牛头、人身,力大无穷,他常常帮助穷苦人家耕种,像牛一样,辛辛苦苦为人类服务。人类跟神农学会了种地,有了足够的粮食,从此不愁挨饿一事。可是,不少人吃饱饭之后,常常会生病。有的人患了病,很长时间也不好,只能到死亡为止。这类事情被神农知道之后,他感到很焦急,他不相信巫医问卜,但他也没有治疗疾病的办法。于是,他便与不少人商讨,怎样才能把人们患的疾病治好,使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他想了很多办法,如火烤水浇、日晒、冷冻等等,虽然能使某些疾患的症状有所缓解,但效果却不理想。 有一天,神农来到山西太原金冈一带,品尝草木,发现草木有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他就将带有苦味的草,给咳嗽不止的人吃,这个人的咳嗽立刻减轻不少;把带有酸味的草,给肚子有病的人吃,这个人的肚子就不疼了。神医尝百草是十分辛苦的事,不仅要爬山走路寻找草木,而且品尝草药还有生命危险。神农为了寻找药品,曾经在一天当中中毒0次,神农被毒得死去活来,痛苦万分。可是凭着他的强壮的体力,又坚强地站起来,继续品尝更多的草木。大地上的草木品种多得很,数也数不清,神农为了加强品尝草木的速度,使用了一种工具,叫“神鞭”,也叫“赭鞭”,用来鞭打各种各样的草木,这些草木经过赭鞭一打,它们有毒无毒或苦或甜,或寒或热,各种药性都自然地显露出来。神农就根据这些草木的不同赋性,给人类治病。他在成阳山上,曾经使用神鞭,发现不少疗效显著的草药,如甘草可以治疗咳嗽,大黄可以治疗便秘,黄莲可以消肿等等。所以对成阳山,后人管它叫神农原,也叫药草山。
法厄同驾太阳车:
日神的儿子法厄同纠缠他的父亲,要求驾着日神的飞马在空中驰聘一天。慈爱的父亲谆谆告诫他的儿子:你的要求太过份了,你的力气和年纪都办不到,它的名字叫作「灾难」。但是法厄同不听他的话,还是提出原来的要求。无奈的父亲只好引他到乌尔冈所造的高大的车辇前面。
年轻的法厄登上了轻车,兴高采烈地握住缰绳。日神的四匹快马感到车辇的载重和往常不同,就乱奔起来,离开了原来的轨道。发愁的法厄同从天顶往下看,脸色发白,两膝发软,后悔不该驾他父亲的马。太阳车一直向前冲去,就像风中的船,船上的舵手把不住舵,索性放了手,让神去摆布。
最后轴脱辐散,破车的残躯断片散落一地。法厄同,火焰烧着了他的赤金色的头发,头朝下栽下去,拖着一条长尾巴在空中陨落。远离故乡,在天的另一边的厄里达诺斯河收容了他,洗净了他余烟未息的脸。
民间故事
花木兰
花木兰。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表现突出,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她婉言推辞。
画龙点睛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让王爷下轿
一次,王爷出门,坐的是八抬大轿,跟的是前后随从、卫士,开道锣,助威鼓,人喊马叫,真是威风凛凛,神气十足,没想到半路遇上了巴拉根仓。 “谁这样大胆,看着王爷还不闪在路旁跪下!”王爷气得吹胡子瞪眼,粗声粗气地喊。“报告王爷!”随从把巴拉根仓抓到轿前说,“这就是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巴拉根仓。”
二、徽州传说故事有哪些?
在徽州民间传说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故事情节,那就是仙人送水。这类传说情节的产生,与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徽州地处山区,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翻山越岭在徽州人的生活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也许是因为爬山的艰苦和对饮水的渴望,在这些徽州的大山岭上出现了不少“仙人送水”的传说。
祁门县是徽州与池州交界之地,这里的仙寓山位于祁门、石台、东至三县的交界处。在仙寓山的榉根岭,有一条重要的徽池古道,是清乾隆至民国时期安徽省省会所在地安庆,通往徽州和浙江、江西、福建等省份的交通要道,清志称"徽饶通衝”。就在这条著名的徽道上,流传旳《撑腰石传说》《玉泉井的传说》都是典型的“仙人送水”传说。
传说一:《撑腰石传说》
仙寓岭位于祁门、东至、石台三县交界处,海拔有1200米。由于古时交通不便,这里就是三县边境村民的运输要道。在这条长途山路中无一户人家,就连山洞的泉水都没有。传说一年大旱,有一位农夫挑着一担大米缓缓而上。路过一座高石崖脚下,口渴得冒青烟,想找水润喉。刚好碰上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来此稍歇。吕洞宾问:“老伯伯,您上岭难挑吧?“可农夫笑着说:“左一肩来右一肩,有口水喝赛神仙。”吕洞宾马上从身上抽出宝剑,随手往石头上一戳,剑眼里立刻冒出一股清泉,常年不断,供来往的人们歇息解渴。相传人们在此歇息时,只要往崖石缝里插上一根小木棍,腰就不会酸疼,所以人们称其为“撑腰石”。
传说二:《玉泉井的传说》
《玉泉井的传说》发生地为榉根岭,也就是仙寓山上的一段山岭,只是仙人所赐清泉变成了一口井。
传说,古时某年某日,骄阳似火,一队挑夫担着货物,汗流浃背向岭上蹒跚走来,边走边叹息:“左一肩,右一肩,不怕榉根岭高上天,就愁岭上无水嗓生烟。”恰好观音菩萨从南海赶往九华山参加地藏菩萨的生日聚会路过此地,听到挑夫的言语,心生慈悲,在云端拿了甘露净瓶,取东海之水,朝岭上一处洒了几下,念了几句偈语。而后按下祥云,化为一白发婆婆立在岭边敬息。待此夫们来到岭上,老婆婆用拐杖向道旁一指说:那草中不是水吗?挑夫们急忙拨开路边草丛,果见一汪清泉,于是纷纷掬水解渴。众人饮毕正要感谢老婆婆指点,却已不见其踪影。回过神来,方知是观音菩萨降临。后人对泉水进行挖掘,又做了井圏,取名“五泉井”。
作者批注:两则传说发生的地方一样,而且此处的确存在玉泉井古迹,因此可以判定两则传说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的。首先,故事发生的情境是相似的,都是挑担、上岭、口渴,连挑夫所叹之词也大同小异。其次,故事中的清泉都由仙人送来。这就是传奇性所在,若不是神通广大之人,也无法凭空造出清泉。而八仙和观音菩萨都是徽州人最为熟悉的神灵。徽州没有最典型和最普遍的某一种宗教信仰。民间信仰的包容性和功利性,都在此体现。无论是属道家的吕洞宾,还是属佛家的观音菩萨,只要人们觉得有用,就会信奉。
在传说中,吕洞宾和观音都超越了宗教的界限,在徽州人眼中,都只有“仙人”这一模糊概念。也正是以为这样,在传说的流传过程中,人们才会忽略宄竟是哪位神仙送的水,也不管送水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只要他是仙人,他送水的方式具有人物特征,就能符合故事逻辑。
传说三:落涯先生《一剑插出山中泉》的传说
休宁南部流传着关于“落涯先生”的传说。
这位先生不知何方人士,只知道是个神通广大之人。“仙人送水”的传说同样发生在了他的身上。璜尖岭位于休宁县东南端、安徽省与浙江省交界处。这里流传着落涯先生《一剑插出山中泉》的传说。这则传说的主要情节与上面两则传说差异不大,只是更多了一层教育意味。上面的神仙送水,都是体恤凡人艰辛,而落涯先生送水,则是因为他在岭上小憩时,两位山民将竹筒中导出的最后一碗水让给了他喝。落涯先生感动不已,所以用宝剑插出一视清泉,造福山民。
另外,传说中还有一个细节,一旦有人起了贪念,想从泉眼里寻出宝剑去卖钱,泉水即停;贪念一除,泉水又会自动喷涌出来。徽州传说中的异文往往有相似的情节,只是在细节上稍有不同。
作者批注:感情色彩的差异,也是徽州传说异文的重要特点。譬如通读文章型传说中,虽然都是按照“读碑文——取宝藏一一失败”这样的主线发展,但是因为失败原因的不同,传说的批判力度就不一样。由此,每一则传说对人们的教育意义也就不完全相同。段宝林先生曾指出,民间文学“在流传变异中有可能降低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质量,但更多的情况下是愈变愈好,使作品集中了集体的智慧,逐渐提高其思想和艺术水平。”正是因为有异文的存在,徽州民间传说才呈现出了这种系统性与丰富性。
三、黄帝有哪些传说故事?
黄帝有许多传说故事。首先,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他是中国古代三皇之一,统一了华夏各部落,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其次,黄帝在治理天下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创制了八卦,完善了朝廷制度,建立了祭祀、战争等制度,创立了中医学,留下了关于诸多方面的重要文献。此外,黄帝也有一些与神话传说相关的故事,如传说他曾经与炎帝进行过一场著名的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总之,黄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他的传说故事也因此被广泛流传。
四、春节有哪些故事传说?
关于春节的传说小故事
1. 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画上神荼、郁垒,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2. 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
3. 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sha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4.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5. 有一只福气猫,过年的时候,他会出去送红包。走了一家,又一家,红包送了一个又一个。天快亮了,福气猫走到了年糕师傅家里。年糕师傅还在不停地做年糕,一个晚上都没有休息。
辛苦的年糕师傅应该有最多的福气,可是,红包已经送完了。福气猫不停地给年糕师傅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
年糕师傅笑嘻嘻地端来年糕,送给福气猫。福气猫还在一个劲儿地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一不小心,福气猫的脸贴在了年糕上。“哈哈……我的年糕成了福气糕啦!”年糕师傅喜欢得满脸都是笑。
福气猫给每一块年糕都印上自己的笑脸。他一边印,一边对着年糕说:“恭喜恭喜!”每一块年糕都成了福气糕。
福气猫的笑脸印在年糕上,好像在对大家说:“恭喜恭喜,新年福气!”买了福气糕的人,都把钱放在红纸包里给年糕师傅。年糕师傅收到了很多很多红包,大家都说,最辛苦的人,应该是最有福气的人。从那以后,大家都把年糕叫作福气糕,把年糕师傅叫作福气师傅。
五、神话传说有哪些故事
神话传说是人类文明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古老的故事传承了人们的智慧、文化和信仰,为我们提供了对世界的解释和理解。在这篇博客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令人着迷的神话传说故事。
1. 女娲补天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她被认为是创造世界的先驱。据说在人类还未出现之前,天空崩塌了,大地开始崩裂。为了支撑住天空,女娲用五彩石块融化成七种颜色的石头,一一放到地上填补了天空的缺口,从而起到了补天的效果。她为了创造人类,她用黄土捏了人形,并且用自己的力量赋予他们生命。所以中国的人类被称为"黄土后裔"。
2. 嫦娥奔月
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女,据说她被贬为凡人因为窃取了不死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被称为中秋节,这一天被认为是她升上月球的日子。相传她居住在月球上,她身边有一只玉兔作伴。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是赏月和吃月饼,这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的传说。
3. 夸父追日
夸父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猎人之神,他有着非凡的力量和速度。有一天,夸父决定追赶太阳。他以惊人的速度追逐太阳,但无论如何也追不上。最终他因为身体过热体力不支而死在了途中。传说中,他的热气甚至烧干了一些河流,形成了黄河等著名河流。
4.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四灵兽。青龙代表着东方的神灵,白虎代表着西方,朱雀代表着南方,而玄武代表着北方。他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力量和象征意义。在古代的建筑和文化中,常常可以看到这些灵兽的形象。
5. 姜子牙射日
姜子牙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著名人物。相传在夸父追日失败后,姜子牙接过了追击太阳的任务。他精通射箭之术,一直追逐太阳。最终他发射了一箭,将太阳射伤,使得太阳变得更小。这让世界变得更加温暖,也让人们更好地生活。
6. 牛郎织女
牛郎和织女是中国浪漫传说中的一对情侣。传说他们被天帝分开,并被放置在天上的不同位置。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也被称为七夕节,传说他们有机会相聚一天,天上的鹊桥会连接他们。这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浪漫节日之一。
7. 蟠桃园
蟠桃园是中国神话中仙境的代表。据说在蟠桃园里,有一种神奇的蟠桃树,长有美味的桃子,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所以,这个地方被视为仙人们的聚会地点。有时候,人们也用"蟠桃盛会"来形容盛大的聚会或者喜庆的场合。
8. 后羿射日
后羿是中国神话中的传说人物。相传,在古代十日并存的时候,后羿挽救了人类免遭灭顶之灾。他使用神奇的长弓和箭射下了九个太阳,使得世界恢复了正常。这也是为什么后羿被尊为猎人和射箭能手的原因。
9. 西王母和蟠桃会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中的女神,也是蟠桃园的主人。她经常举办盛大的蟠桃会,邀请神仙们共聚一堂。在这个会上,大家可以尽情享用蟠桃,品味不老不死的美食。这个传说也强调了蟠桃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10. 五岳神山
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它们被视为中国的圣山。在古代神话中,这些山被认为是上帝降临人间的地方。同样,这些山也被视为中国五方神明的居所。
这些神话传说故事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丰富了中国民族的传统和历史。它们不仅是娱乐故事,更是人们思考和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价值观、信仰和智慧。希望今天的文章能为您带来一些有趣的内容和对中国神话的初步认识。
六、家乡的故事传说有哪些?
家乡的传说
天水,曾经是水草丰茂的畜牧地,也曾经是硝烟弥漫的古战场,远在三千多年前,这里是西周的附庸——秦国。秦人的十几代祖先都生息在古雍州这块被人称为秦亭,上邽的地方。
过了很多年,大约在距今两千一百多年前的汉武元鼎三年,上邽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
这一年的夏天,气候酷热,穷苦的人都为田禾枯干祈求神灵降雨。一天半夜,当人们熟睡的时候,突然天上响起了巨大的雷声。又一阵“轰隆隆”巨响,大地裂开了,只见天上的河水,一落千丈地倾泻了下来,刚巧注入裂开的地缝。啊!这真是九天的银河落向人间啊,流呀,流呀,流了很长很长时间。
风雷终于息怒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接着又是几天的和风细雨,把一个干旱火烧的地方滋润得翡翠一般,到处水灵灵的,这儿一个水潭,那儿一条涓涓河流。从那以后,小草绿了,杨柳青了,座座荒山变得青翠苍秀,是清清泉水,哺育了陇上的片片绿州。
这次大地震引来了九天银河,人们认为是神灵显威,把“天河注水”传说得神乎其神,赞美这里最大的一汪湖水是“天水井”,还传说这水“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乡民们引它灌良田,润桑麻,禾苗茁壮,树木葱葱。
这一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获得大捷,疆域开拓,丝路畅通,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西汉王朝把当时的陇西郡分为两郡。有一天,汉武帝听到了“天河注水”的传说,十分高兴,下旨在上湖旁边,筑起一座城池,把新郡设在这里,名曰“天水郡”,天水得名,传说由此而来。
七、神话传说有哪些故事?
关于神话故事:
1、后羿射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远古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原来,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10个太阳睡在枝条的底下,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
但有时,他们一齐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只见天空出现爆裂的火球,坠下一个个三脚的乌鸦。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
2、嫦娥奔月(上古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有关恒娥的神话传说,见于商代至战国时的典籍《归藏》,其中对照卦象解释可能为夫妻,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恒娥,因汉代人避当时皇帝刘恒的讳,之后名字改为嫦娥(一作常娥)。
3、盘古开天(中国民间神话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八、春节的故事传说有哪些?
1.春节接财神的传说
春节接财神的日子是正月初五,传说这是财神的生日。出了初一,就要准备迎接财神。初四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置办酒席,庆祝财神生日,迎接财神到来。
这财神是谁呢?传说,宋朝时,民间认为宰相蔡京十分富有,就说他是财神降生,又因其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就将蔡京作为财神爷祭拜。后来蔡京倒了,民间就换了财神,宋朝国姓为赵,百姓就给财神起名为赵玄坛,然后加以敬拜。
2.老鼠嫁女的传说
老鼠嫁女是民间传说。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的晚上,这天夜里家家户户不开灯,全家人坐在一起,一声不吭,摸黑吃着面粉做的炒大豆、老鼠爪爪和蝎子尾巴。不开灯、不出声是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怕惊扰了亲事。
3.驱赶年兽
从前,有一种怪兽的名字叫“年”。它的头上长着角,非常厉害。平时,年兽躲在海底下,快过春节了,年兽就会从海底下爬出来,吃牛羊鸡猪,甚至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都带着牲口进山里躲避,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一位老婆婆劝白胡子老爷爷赶快躲一躲。白胡子爷爷说,我住在这里,不会怕年兽的,只会是年兽怕我。
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
从那以后,大家知道了敢走年兽的好办法。春节快到的时候,都会在门口贴上红对联,红福字,在窗子上贴上红窗花,还会放起“砰砰啪啪”响的爆竹,烟花。
九、月亮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嫦娥奔月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大羿,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大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
大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有个叫逢蒙的人,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大羿的门下。
大羿的妻子嫦娥(原名: 姮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大羿一丸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大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大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大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大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大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嫦娥!嫦娥!"大羿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吴刚伐桂: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
天狗吃月亮:“天狗吃月亮”其实就是月食,不过以前古人不了解这个。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名叫“目犍连”的公子。生性好佛,但他母亲心却很坏,骗和尚吃狗肉漫天,最后神仙惩罚把她变成狗,她不满就想吞吃月亮,把人间变成黑暗,不过为了给母亲赎罪,目连一直修理终于变成了地藏菩萨。
玉兔捣药:玉兔捣药出自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也有说法是周文王姬昌之长子伯邑考,被妲己迫害后三魂化作玉兔在月亮上。
十、泰安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我们去过泰山的人都知道泰山有一处叫做花坡的地方,说起这个花坡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就是碧霞元君在封神后来到泰山居住,在一处平地上发现很多药材和花朵,便起名花坡。
碧霞元君每年五月都过来赏花,车辙山的来历也和这位黄妃有关,她来的时候是被小推车推上来的,小推车留下了车印,便成了后来的车辙山。
花坡的花要有人管理,泰山奶奶便找了一个和尚来管理,后来这里就有了和尚头的说法,和尚在管理花的期间发现缺水,还有野牛来吃花药。碧霄元君便变化了两个泉池,一个是上池一个是下池,她又点了两块石头,就叫夹牛石,正好牛过不去,这便是夹牛石的来历说法。
由于两个池子的水量太大,致使花药闹了水灾,碧霞元君便弄出一个泉眼,滴滴答答的流水,这个便是滴答泉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