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茶叶资讯 > 正文内容

西湖龙井茶饼:中国独特的茶叶烘焙工艺

富硒茶叶 2024-09-25 17:18 茶叶资讯 0

一、西湖龙井茶饼:中国独特的茶叶烘焙工艺

西湖龙井茶饼的独特魅力

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而龙井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而在众多的龙井茶品种中,西湖龙井茶饼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成为茶叶市场上的热门商品。西湖龙井茶饼是以西湖龙井茶叶为原材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的。其形状扁平、外观美观,口感醇厚、回甘持久,是茶叶爱好者不可错过的选择。

西湖龙井茶与茶饼的关系

西湖龙井茶是一种烘青茶,而茶饼是指将茶叶经过烘焙和压制而成的茶砖。以往,人们通常将西湖龙井茶叶直接冲泡饮用,但随着人们对茶叶烘焙工艺的不断追求和发展,西湖龙井茶也开始以茶饼的形式出现。将西湖龙井茶叶制作成茶饼,经过烘焙和压制的过程,不仅可以延长茶叶的保鲜期,还能使茶叶的香气更加浓郁,口感更加醇厚。

制作过程与工艺

制作西湖龙井茶饼的工艺十分独特,主要分为采摘、初制、毛茸、干燥、蒸气、烘焙和压制这几个步骤。首先,采摘新鲜的西湖龙井茶叶,然后进行初制,包括晒青、炒青、杀青等步骤。接着,将初制后的茶叶进行毛茸处理,以去除茶叶上的细毛,使茶叶更加光滑。然后,将处理后的茶叶进行干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接下来,进行蒸气处理,以提高茶叶的柔软度和韧性,便于压制。最后,将蒸气处理后的茶叶进行烘焙和压制,使茶叶成为具有独特形状和口感的茶饼。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精细的工艺和手法,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口感达到最佳状态。

品鉴与保存

西湖龙井茶饼的品鉴需要注意几个方面,包括外观、香气、颜色和口感等。外观方面,茶饼应该扁平整齐,无明显破损。香气方面,应该有清香而持久的龙井茶香。颜色方面,茶饼的颜色应该均匀并呈现明亮的绿色。口感方面,茶饼应该醇厚而回甘,带有龙井茶特有的鲜爽口感。至于保存方面,西湖龙井茶饼应该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最好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以保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西湖龙井茶饼以其独特的制作工���和口感,成为茶叶市场上备受追捧的商品。无论是品鉴还是饮用,都能带给人们一种沁人心脾的茶香和舌尖的享受。

二、茶叶烘焙机烘焙茶叶多久合适?

铁观音韵香 看香型程度 105℃-115℃ 3-4小时 铁观音 浓香 120℃-160℃ 4-11小时 岩茶 120度 10-48小时 依个人口感掌握时间和火候

三、茶叶烘焙温度?

烘干茶叶的温度为120~150度。揉捻叶一般要求在30~40分钟内烘完一道,而后可静置24小时再烘第二道,一般烘2至3到即可全干。

四、茶叶烘焙最佳温度?

温度以不超过110度为宜,时间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五、茶叶烘焙好后可再次烘焙吗?

可以。

如果茶叶出现受潮、杂味、臭菁味等问题时,怎么办呢?将茶叶丢弃吗?不妨将茶叶复焙(烘焙),那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茶叶的烘焙,可以将茶叶的水分、杂味、臭菁味未去除尽,而成品茶由于时间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使 茶叶变质,香气散失。再次烘焙却可解决上述问题。

六、法式烘焙工艺流程?

配料:

高筋面粉800g 低筋面粉200g 低糖酵母8g 改良剂3g 水(计温)620g 食盐20g 柠檬汁1.5g 麦芽精10g

一、制作工艺流程

1、高筋面粉与低筋面粉、低糖酵母、改良剂先搅拌3分钟。(使面粉产生吸入C0.2增加空气)使面团搅拌后更加蓬松的气体。

2、水温利用40-室温=水温。严格的慎重量出水温。到入粉堆中,开始用慢速搅拌6分钟,使面团慢慢搅拌成团(卷起阶段)

3、将这个时机中将食盐加入。

4、加入食盐后,转到高速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即可将柠檬汁加入,加入柠檬后时速转慢速搅拌,直搅拌面团光泽为止。面筋不完全打出的状态。

5、面团搅拌后,温度在25-26之间是最适当。

6、搅拌完成的面团,通常基本发酵在1小时。但我经过多年的制作经验,面团可在搅拌好后松弛20分钟即可马上分割,分割后可放置木板上中间发酵时间可延长发酵大约45分钟(大约原来分割后面团的2倍大才进行整形操作)

7、在这里我认为面团温度与中间发酵时间是成正比的,例如:搅拌后的面团温度在26-27度之间(搅拌后面团如较高)的话,中间发酵时间不可过长,无论如何,可在面团分割后视面团在中间发酵面团倍数而定。而应该提前完成整形的工作。 二、整形工作的要领:

面团整形时,无论制作任何形状,必定要将面团用双手轻轻往下拍气。不要将气体完全拍出,要轻拍使面团在整形过程中,比较容易不变形,如整形时用手将面团气体完全拍出(拍太久)容易使面团在整形时不容易拍出美丽的形状。要特别注意比较如用木棍压面,就是我所为的杆面式是不可以的,因面团中之气体CO-2完全损失面团Q性太强。整形后的形状太紧形状容易变形。

三、整形后面团(最后发酵室)

通常面团整形后,放在帆布上送入专用的干燥发酵箱内常温发酵。如要制作轻好的法包,应该要有干性常温的发酵室之设备才可以。 面团发酵倍数大约原来面团的二点二倍经可烘烤。

四、烤前的处理与烤箱的温度 法包之烤焙时应该提前将烤箱提前加热上火在220-230度之间,下火在200度之间,上下火温差通常在30度的差温而总温度应在205度之间。因为烤箱在200度以上才可能产生轻高的小蒸气,当面团在入炉之前要用刀割 使面团烤后有很漂亮的裂纹,除了刀割的工艺之外最重要的是如何使用烤焙蒸气。通常注入蒸气用手按机关,当看到炉窗盖有蒸气冒出时,再按三秒(如没有产生蒸气,可能水压太低,要特别注意)但依视各广牌的烘炉蒸气设备而定,注入太多的蒸气也可能使面团烤焙后,表面有很多的灰焦点,在而也容易使面包产生不脆,容易变软而失去口感。

五、烤焙的方法 起初进入烤焙(未送入面团)之前,在20分钟之前先注入蒸气。使炉内有点湿度后,才送入面团-烘烤。 当面包进入烤箱后在15分钟内注入适量的蒸气使面包开始膨胀后,再次注入适量(微量)的小蒸气,这时面包开始 2在表面刀割蓬纹处裂开,这样操作已完成进入蒸气烤焙。在烤焙15分之内面包表面开始微微着色。在这个阶段可将上火关小到保温的程度(各烤箱温度不一)要特别注意:面包进入烤焙到25分时。这时候面包颜色应该是金黄色泽,必要时可在注入微量蒸气,注入后在三分钟后将炉窗气门打开,使烤箱内的水蒸气开始从炉内排出,直接烤到面包呈现深金黄色时即可取出。 六、烤炉后的法包存放 当面包从烤箱取出后,马上放在木制的栏柜内,放置风凉的地方,待完全冷却后即可使用。

七、茶叶为什么要烘焙?

茶叶烘焙的变化原理

烘焙茶叶即是视茶叶的水分`果胶质、重量, 透过烘焙器具的风、火、时间的互动关系,寻找并掌控酶促反应到所需要的涩、香、味。

  烘焙之主要目的,在于酦酵已达到所欲程度时,用高温毁灭酵素,并除去水分,以停止酦酵之进行:同时,叶中物质,因受熟而起变化,遂发出干茶所特有之麦芽的气味。

  烘焙之学理

  未经烘焙与烘干后之酦酵叶;泡出之茶汤有明显之差别,前者青而生,后者变为成熟,故烘焙时茶叶中必发生某种化学变化,此种变化为成茶所必需。是以烘焙可作为由萎凋至成茶所生变化之进一步发展,不只水分之减少已也。就此而论,适当的烘焙情况为制造良茶之要件,故茶叶所受之实际温度殊为重要。烘焙虽能发生某种变化,但亦能使其停止,以免酦酵过度,故所用之温度务须尽速升至停止酦酵所需之温度,否则,茶叶在烘焙时将发生极速之酦酵。

  烘焙前要对茶的整体结构需要有相当程度的判别与评定能力,透过识茶的步骤,对茶的主体结构的认知将更加慎密,才能有助烘焙前之规划能力。

  水分 :在鲜叶上,水分占有 75% 左右的比重,在茶的烘焙上,其从鲜叶排出的方法是以渗透蒸腾的输送方式为之,先后次序为先叶肉、再叶脉 、柄、茎。

  酶 :酶是一个重要的催化剂。

  青味 :主要源自制程中萎凋不当所致不足或不均都会产菁味。

  苦味 :在半发酵茶中苦味是无可避免会存在的,只是程度与性质的不同。

  涩味 :涩为在半发酵茶的范围里与青、苦一样,不可避免的存在,只是程度与 性质上的差异而已。

  闷味:此味与先天无关,纯为制程上的疏忽与不当所致。

  陈杂味 :形成原因以储存不当为最,如储容器破损;空间的温、湿度过高;环境 汙染;受到阳光照射等。

  烘焙时叶中所发生之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述之如下:

  一、烘焙时之物理变化。

  1. 水分之蒸发主要的变化为水分之丧失。含水量多之叶,焙烘时须蒸发之水分亦多。

  2. 叶片大小之变化:烘焙时亦能减少叶片之大小。据试验结果,由一装有6号筛眼之解块机筛出之幼叶,烘焙后能通过10号筛眼。叶片之大小,约缩小一半。

  3. 色之变化:成茶之呈黑色,乃因叶片外部的干茶汁薄膜之积聚所致。此薄膜之化学性质,俟后讨论。有些叶片其薄膜不厚,故不能形成不透明之黑色遮盖物。此种叶片大抵为毛峰或第一叶,而烘干后之色由银灰至黑,视积聚于叶表面之薄膜而定。

  二、烘焙时之化学变化:

  1. 化学变化说: 关于烘焙时之化学变化,甚少正确的报告。已发表之理论大抵系以茶叶烘焙前所存之物质为根据。

  通常以为香气之损失系由于芳香油之挥发,萧氏谓茶之香气,一部分系由于游离的香质,但大部分与固定的香质有关。此固定的香质为茶素氧单宁盐中单宁之属性。游离香质之量较固定的为少,故前者之影响还较后者为少。

  卡本德及哈理逊两氏曾比较未烘茶叶与烘干茶叶侵出之茶汤,证明前者之茶汤,表面上有稀薄之油层,而后者之茶汤,无此油层。此虽确实,但此油层即茶素氧单宁盐,并非芳香油。

  吟罗氏谓烘焙时,叶中蛋白质悉被凝结,并谓糖与煳精,可能起胶化作用,但此说缺乏试验证明。

  箫氏之化学研究已证明蛋白质在茶之制造中并非重要,且指出烘焙时发生之胶化作用,半由于加热对单宁核附属之侧链部份所发生之某种变化之影响,半由于果胶物及其可能产生的分解物之作用。

  卡本德及哈理逊两氏谓干茶所特有之味与香,乃由于胶化作用,与糖在锅中受热相似。受影响之物质,在酦酵叶中发出「青」味,烘焙后,即消失净尽。

  烘焙时除香气减少外,至于烘焙与香气之关系,似尚无证明。「青」味之消失,乃因酦酵叶中之绿色物质受热影响,由茶分离出来之绿色物质之溶解度受热处理时易起变化。

  关于烘焙时发出之其它变化,甚少化学证明,南宁加氏发现烘茶时排出之气体,含有少量甲醇及丙酮。箫氏指出,果胶物分解之结果,甲醇及丙酮便被俳去。南宁加氏并发现烘焙时,单宁酸干能增加,但因彼所得之结果,系用有机溶剂提浸,而非用化笔鉴定与分析,故不能证实此种物质究为何物。

  卡本德及哈理逊两氏谓烘焙时茶素损失,但温度减低,则茶素损失量亦随之减低。茶叶长时间置于高温度中,则茶汤味薄而浸出物亦少,其主要原因,在于茶素氧单宁盐受热之影响,因此物之溶解度,视所受之温度而异,果胶物亦有同样现象。

  萧氏及钟司氏谓烘焙初期,酦酵仍可进行,并谓幼叶侵出物之百分数由44%增至48.8%,烘焙完毕后,减至47%,而粗叶浸出物之百分数由43%减至41%,由此可证明,烘焙时可溶物之浸出量并无显着差异,但长时间过度烘焙,则浸出量当有显着差异也。

  2. 酵素之抑制说:此说认为酵素之变为不活性,系因受烘焙时温度之影响,有两种事实足以支持,此说:一为所有酵素均易受热之影响,用100F或以下之温度,烘焙之茶不易保存。一为包装之茶含有6%之水分时,仍可进行缓慢变化,即称为后酦酵,此种后酦酵与酵素作用有关,日晒法之温度不高,亦可停止酦酵,但制成之茶不易保存。

  总上所述,烘焙时,酦酵之停止,与下列三种原因有关:

  (1)水分之减少。 (2)酵素受热之影响。 (3)热对反应物质之作用。

八、茶叶烘焙和翻炒区别?

烘焙和翻炒都属于绿茶的制作工艺,两者的目的一样,就是利用高温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区别在于翻炒是用高温铁锅炒制,烘焙是直接高温烘焙。

翻炒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萎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

九、茶叶烘焙提香原理?

通过杀青,烘焙,揉搓等程序,将会激发茶叶内部的一些芳香的物质,茶叶是一种特殊的饮品,但是必须经过加工好之后才可以饮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它的工艺是相当微妙的

十、茶叶烘焙机24小时烘焙安全吗?

茶叶烘焙机24小时烘焙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首先,长时间烘焙可能会导致茶叶过火,从而产生有害物质。其次,长时间烘焙可能会导致烘焙机过热,从而引发火灾。因此,在使用茶叶烘焙机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长时间烘焙。同时,在烘焙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烘焙机的温度,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相关文章

怎么识别茶叶的品质?

怎么识别茶叶的品质?

一、怎么识别茶叶的品质? 1、质感,品质好的茶叶用手一捏就能轻易被捏碎,品质差的茶叶则不易被捏碎; 2、茶形,品质好的茶叶紧细、圆直、匀齐、身...

普宁茶叶有哪些品种?

普宁茶叶有哪些品种?

一、普宁茶叶有哪些品种? 普宁茶叶是广东省普宁市的特产,主要有黄茶、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品种。其中,黄茶是普宁茶叶的代表,具有鲜香、柔和的...